最近,天津、杭州等地的高星级酒店开始外摆“出摊”,卖起了卤鸭、红烧肉等家常菜,价格亲民。而在上海,锦江国际集团旗下锦江御味研发出的一款售价19.9元的虾肉小馄饨,一个月能卖出近万份,同样走入寻常百姓家。
一款虾肉小馄饨,为何能成为外卖“王牌单品”?在位于延安路东方海外大厦的工匠创新工作室,我们试图探寻其中奥秘。
“王牌单品”为何受欢迎
半透明面皮透出粉色的虾馅,搭配熬制的鸡汤料包,绿油油的葱花点缀其上。在工作室厨房,经过两分钟的沸水熬煮,中途再点两次冷水,一碗皮薄馅大的小馄饨就已上桌。尝一口,面皮爽滑、虾肉Q弹鲜香,鲜有冷冻菜的“寡淡”感。
锦江御味副总经理、“上海工匠”严锋特别补充:“这种小馄饨的馅比较大,汤料用鸡汤熬制,绝不用香膏勾兑。虽然是冷冻食品,我们力争煮出来的小馄饨和店里堂吃现煮的感觉相近。”
正是这款定价19.9元、每份12个的虾肉小馄饨,无论在锦江荟小程序还是其他直播带货渠道上都颇受欢迎,月售近万份。因为虾肉新鲜、口感较好,很多人买回去给家里老人、孩子当早餐吃。对于成立仅三年半的锦江御味而言,这款平价预制菜单品成为其打开C端市场的“利器”。锦江御味线上营销副总监张祺芸告诉记者,通过达人直播,虾肉小馄饨单场销量可达数百份,有些人一买就是5份或10份。
虾肉小馄饨走红,正是企业产品供给端精准捕捉现代人需求的例证。“很多单品只需花三五分钟搞定,简单烹制完成后装盘摆上餐桌,也不失仪式感。”严锋说,团队研发的80多种菜品中,与虾肉小馄饨相似的单品不少,在力求健康安全的同时主打方便快捷。
以一款八宝辣酱为例,产品设计团队将复杂工序留在工厂端,消费端只需打开三个小包装,分别是八宝辣酱原料、虾仁青豆和酱汁,将原料包和酱汁一起熬制两分钟,虾仁青豆炒熟后“盖”上去就完成了。如此处理,可以尽量保持食材的口感和品相,避免前端混煮后食材变色。还有一款售价15.9元的狮子头用PP材质的杯子包装,用微波炉加热后即可还原“清炖本味”,也已售出数千份。
八宝辣酱烹制完成后,青豆仍保持原色。
客单价降了,产品跟着变
随着消费环境变化,企业的产品策略也在调整。严锋坦言,锦江御味成立之初曾主打B端市场,以企事业单位等大客户为主,一份公益性质的过年慰问礼包一度订出2.5万份。近两年,锦江御味以“锦大师”品牌着力开拓C端客户及社会餐厅,如今已经实现三类客户“三分天下有其一”的态势,其中C端市场整体份额明显增长。
经过对线上客户消费习惯的分析,张祺芸也发现了其中的变化。2024年,锦江御味旗下餐饮产品线上人均客单价约228元,今年上半年人均客单价为128元,购买频率较高的核心单品价格锚定在40元以内。针对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、不愿承担太高“试错”成本的趋势,公司也将之前全国范围内购物满299元包邮的规定,经过资源整合后调整为购物满99元包邮。同时,推出更多价格亲民的菜品及点心,如葱油拌面、生煎、烧卖等,不少单品价格在20元以内。
还有年轻客群在线上提出,冰箱空间有限,没法一次性放入太多冷冻食材。这些来自用户的变化和反馈意见,公司都在生产设计环节加以改进。
“之前我们还有些礼盒过度包装,现在改用袋装或小包装,既环保也减少占用冰箱空间。”严锋坦言,消费降级倒逼企业做“减法”,但品质底线不能破。如小龙虾品类上,团队只做清水和花雕两种口味,放弃了市面上流行的麻辣和十三香口味,希望让消费者更多地感受到食材的新鲜;小龙虾规格限定在8-10钱的大个头,蟹钳里都长满厚实的蟹肉。
花雕口味小龙虾。
这种坚持也体现在供应链管理上。锦江御味的合作工厂需通过第三方“飞行检查”,从虫害消杀到台账记录均有严格标准。“最近就有两家工厂因整改不合格被淘汰,哪怕产品卖到脱销,我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标准。”严锋掏出手机,向记者展示一份列举了19条问题的整改意见文档,涵盖生产流程、人员操作等细节。
尽管上海的酒店直接外摆“出摊”的情况较少,消费者已可在线上买到高星级酒店的特色餐饮产品。据透露,锦江御味已与国际饭店、锦江饭店等合作开发多款家宴菜品,将国际饭店的京鲁特色菜加入产品体系,与锦江饭店合作推出1288元18道菜的礼盒等。去年,创立三年多的锦江御味年营收已达上亿元,实现了盈利。
粤友配资-股票如何10倍杠杆-如何配资-配资公司电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